501.两份情报-《不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加上,大多数蒙古贵族只喜欢掠夺,习惯了肆意征索,压根没有生产建设的兴趣。
    在忽必烈的新政下,他们无法再为所欲为予取予夺,自然心生不满,怨恨重重。
    所以不断向蒙哥打小报告,说忽必烈在中原深得民心,不日将树大根深云云……
    于是,就在今年春天,蒙哥将忽必烈的兵权解除。
    并派人审查河南和京兆的财赋,以此罗织罪名,惩处剪除忽必烈所信用的官吏,削弱他的势力。
    至情报发出时,忽必烈损失惨重,还无力挣扎反抗,似乎就要彻底失势了。
    不过赵孟启清楚,忽必烈肯定会忍辱负重,以求得蒙哥谅解。
    就算眼前会损失在中原拥有的权力,但等到蒙哥发起对宋战争时,肯定会恢复对忽必烈的重用。
    军情司倒是还禀报,有意采取一些行动,激化事态,争取扩大蒙古内部的纷乱。
    赵孟启乐见其成,但并不抱太大希望,毕竟军情司目前对敌后的渗透太浅,未必有力量弄出动静。
    不过赵孟启也没打算下令阻止,实在也是鞭长莫及,还是让一线人员自主把握吧。
    另一份情报,也是军情司送来的,来源地倒是很近。
    说的是蒙古在大理方面的统帅兀良合台,去年带着被俘后投降的大理国王段兴智,和他叔父段信苴福等人,北返蒙廷拜见蒙哥。
    兀良合台受到封赏,晋升大元帅,返回大理坐镇。
    原大理国地区并入蒙古版图,仍由段兴智统治各部蛮族,段信苴福管辖军队。
    段兴智为了表现对蒙古的忠心,把日常政务交给弟弟段信苴日打理。
    他自己则和段信苴福率领两万蛮族军队,指引和随同兀良合台继续讨伐周边仍在抵抗的各部。
    直白说,就是带路党和皇协军……
    月前,兀良合台刚结束对乌蛮的征讨,就派出了两名使者,去招降安南国。
    应该不日就会到达安南国都升龙城。
    赵孟启看完这个情报,眸中闪过精光,终于来了。
    如无意外,安南国应该会拒绝这次招降。
    就算有万一也无妨,费点手脚,做了那两个蒙古使者就行。
    不过,以现在这个安南王的性格,多半是不会把蒙古人放在眼里的。
    实际上,也没怎么把赵孟启放在眼里。
    一个月前,赵孟启给安南王写了一封信。
    大致内容是,故意以较为傲慢的态度,质问安南数年前入侵占城之事。
    正告安南以后不得再随意侵犯邻国,并要求安南撤除在占城边界布置的重兵。
    以及归还当时掠走的占城王后和臣民人等。
    然后命安南王来琼州觐见他这个大宋燕王。
    安南自陈氏代李之后,恢复了在李朝时中断了三十多年的对宋通使。
    起码从表面上看来,对宋朝还算是恭谨的。
    双方的交流虽然比较形式化,没什么实质,但总体还是友好的。
    突然接到燕王的信,看完就有点懵。
    这燕王是吃饱了撑的么?
    几年前的事你还跑来问?
    何况占城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啊,以前经常抢掠安南沿海居民。
    听说前段时间,你宋朝的商船也被抢了啊。
    怎么你燕王现在倒是提占城伸张正义起来了?
    虽然有些搞不懂,但安南王还是如例行公事般回了信。
    赵孟启在占城搞出那么大动静,安南王多少也听说了一些。
    知道大宋燕王带着几万军队在周边晃荡,有点忌惮,但不多。
    给赵孟启的回信,语气还算谦卑,但谢绝了和燕王见面的要求。
    至于解释,无非就是述说占城的罪状,自家只是教训教训云云……
    总之就是不咸不淡,也不提撤不撤兵,和归还人员的事。
    赵孟启看了直撇嘴,果然没把宗主国当回事。
    不过也不奇怪,安南王关起门来是称皇帝的,自大得很。
    就现在这安南王,给赵孟启的信上署名是陈光昺,实际却取名陈煚。
    日巨火……
    和武曌的日月空有得一比。
    免费阅读.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