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4章 李佑造反-《贞观悍师:从教太子逆袭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李世民听完,依旧只是微微颔首,最后看向岑文本。

    “文本,你初掌中书,众人亦荐你,你有何想法?”

    岑文本出列,仪态端正,言辞清晰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本江南寒微,蒙陛下超拔,置于机要,常恐才不配位,有负圣恩。”

    “太子太傅,天下师表,臣何德何能,敢居此位?然,”

    他语气一转,带着文士特有的诚恳与执着。

    “臣自幼熟读经史,略通文墨,深知储君教养,关乎天下文脉气运。”

    “若陛下不以臣才疏学浅,臣愿以雕虫之技,侍奉太子殿下左右,讲论经典,切磋文章,涵养其仁德之心,陶冶其儒雅之气。”

    “臣必兢兢业业,夙夜匪懈,以报陛下知遇之恩。”

    他的回答,突出的是自己的学问和文采,定位是“天下师表”,负责太子的文化素养和德行陶冶。

    同样表达了愿意接受的意愿,但角度与长孙、房二人截然不同。

    三人的回答,虽然措辞各异,但核心意思却惊人的一致。

    不再推辞,愿意接受太子太傅之职。

    这下,殿内的官员们都有些愕然了。

    这三位,平日里哪个不是谨慎小心,尤其是涉及储君之事,更是避之唯恐不及?

    今天这是怎么了?

    太阳打西边出来了?

    竟然都对这个看似位高权重、实则极易招惹是非的位置表现出了兴趣?

    一些心思灵敏的官员,看看御座上神色莫测的皇帝,又看看下面那三位态度微妙的重臣,再联想到近来东宫太子的变化,隐隐约约也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。

    这太子太傅之争,恐怕不仅仅是争夺一个帝师的名分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李承乾站在百官之前,自始至终微微垂首,仿佛这一切与他无关。

    这太傅之位,谁来做,他并不十分在意。

    因为他知道,真正的力量和方向,来自先生之能。

    这些太傅,来了,也不过是这东宫里的新角色而已。

    他自有应对之法。

    李世民看着阶下三位重臣,心中念头飞转。

    三人都愿意接,这反而让他有些为难了。

    选谁?

    李世民沉吟片刻,知道不能再沉默下去。

    他缓缓开口,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。

    “众卿之意,朕已明了。太子太傅,关乎国本,不可轻率。”

    他目光扫过三人,最终定格在虚空处,做出了决定。

    “此事,容朕再细细斟酌。退朝。”

    他没有当场决定人选。

    这个结果,既在情理之中,又在意料之外。

    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岑文本三人相互看了一眼,眼神复杂,各自躬身退下。

    李世民坐在御座上,看着鱼贯而出的人群,目光深邃。

    太子太傅的人选,将成为接下来朝堂上下关注的焦点。

    看来只能拖一拖了。

    贞观十七年三月初。

    长安城已是春意萌动。

    然而,两仪殿内的气氛却与这日渐暖融的时节格格不入,肃杀之气凝重。

    李世民高踞御座,面色铁青,手中紧紧攥着一份来自齐州的六百里加急军报。

    他刚刚在朝会上宣布了亲征高句丽的相关事宜。

    正与群臣商讨粮草调度、兵马部署等事宜。

    这份突如其来的急报,像一盆冰水,浇熄了酝酿已久的征伐热情,也点燃了他胸腔中的熊熊怒火。

    “逆子!这个逆子!”

    李世民的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,带着压抑到极致的暴怒。

    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。

    他猛地将那份军报掷于御案之下,纸张散落,墨字刺眼。

    百官骇然,皆屏息垂首,不敢直视天颜。

    能让陛下在朝堂之上如此失态,必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。

    “王德,念,”

    王德深吸一口气,稳住心神,面向众臣。

    “齐州急报!齐王李佑,听信其舅父、阴弘智及昝君谟、梁猛彪等小人谗言,阴募壮士,私蓄甲兵!”

    “长史权万纪屡次谏阻,反遭其囚禁胁迫!今……今齐王竟悍然杀害朝廷命官、齐王府长史权万纪,据齐州而反!”

    “伪授官爵,开库廪以行赏,驱吏民以守城!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