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个属官,便是李逸尘。 李君羡仔细核对了时间线,赵铁柱的提拔、赵小满开始跟随李逸尘学习,都与太子开始着力经营工部、显德殿听政的时间点吻合。 这更像是一系列由太子主导的、旨在培养自身势力的政治举措中的一环。 李逸尘在其中,扮演的似乎只是一个“教书先生”角色。 尽管初步判断李逸尘嫌疑不大,但皇帝的旨意必须执行彻底。 李君羡决定亲自见一见这个赵小满。 他并未选择在将作监或赵家,而是命人将赵小满带到了他所在衙署的一间偏室。 这里气氛肃穆,与匠作营的嘈杂迥异,能给人无形的压力。 赵小满被带进来时,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茫然和一丝不安。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褐,手上还有新近劳作留下的痕迹。 他以为是被召来制作什么紧急或特殊的工具,甚至偷偷打量了一下屋内的陈设,看是否有准备好的材料。 当他发现只有李君羡和两名面无表情的属官时,稚嫩的脸上露出了困惑。 李君羡并未穿着显眼的官服,而是一身深色常服。 但久居上位的气度和衙署特有的威压,让赵小满本能地感到了紧张,小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。 “你便是赵小满?” 李君羡开口,声音平稳,却自带一股审察的意味。 “是……是,小人赵小满。” 赵小满连忙低下头,声音有些发紧。 “不必惊慌。” 李君羡语气稍缓。 “今日唤你来,非为工事。听闻你在跟随东宫的李司议郎读书识字?” 赵小满抬起头,眼中闪过一丝警惕,但很快又垂下。 “回……回贵人话,是。蒙太子殿下恩典,李师不弃,教小人认字。” “都读了些什么书?” 李君羡问得随意,目光却紧盯着赵小满的表情。 赵小满心里咯噔一下。 他年纪虽小,但出身匠户,自幼便知察言观色、谨言慎行的道理。 李师曾明确告诫过他什么能说,什么不能说。 他努力回忆着李逸尘平时教导的内容,哪些是可以说的,哪些是李师反复强调需要“自己多想”的。 “主要……主要是识字。” 赵小满斟酌着词句。 “李师先教《千字文》,然后……然后是《急救篇》。有时候,李师会找一些……工匠方面的书,念给小人听,让小人认上面的字,懂里面的意思。” “哦?工匠方面的书?” 李君羡追问。 “都是些什么书?” 赵小满努力回想。 “有……有《墨子》里讲守城器械的篇目,李师挑着念的。” “还有……《东都图记》里的部分,讲测量和营造的。” “还有……《齐民要术》里关于锻铁、酿酒的一些法子……” 他说的这些,确实是李逸尘教过他的与工匠技艺相关的书籍。 多为前代著作,内容本身并无特别之处,关键在于如何解读和运用。 李君羡仔细听着,这些书名确实符合一个教导工匠子弟读书识字的先生会选择的内容。 侧重于实用技艺的传承,而非经史大义。 “李司议郎还会教你别的吗?比如……一些特别的道理?或者,引见别的人给你认识?” 赵小满的头摇得像拨浪鼓。 “没有!李师就是教识字,讲书里的道理。” “他说……懂了字,才能看懂前人的智慧,自己才能有长进。” “俺休沐日去李师家中,也是一整天的识字、温书、练字,没见过李师跟别的什么人接触。” 他语气肯定,带着孩子气的认真。 李君羡观察着赵小满的神情,那警惕之后的回答,听起来不似作伪。 一个十多岁出头的孩子,若真受过严格训练来应对盘问,眼神和细微动作难免会露出破绽。 但他在赵小满身上看到的,更多是一种在威严环境下的紧张,以及努力回想、确保不说错话的谨慎。 第(2/3)页